圣基茨和尼维斯聯邦,又称-{zh:聖基茨和尼維斯;zh-hans: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;zh-hant:圣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;zh-cn:圣克里斯托弗和尼维斯;zh-hk: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/聖吉斯納域斯;zh-tw:聖基茨和尼維斯;}-联邦(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或Federation of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 )位於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小安地列斯群島北部背風群島,是一個由聖基茨島和尼維斯島組成的聯邦制島國,在1983年9月19日獨立,成為一個英聯邦王國。
首都巴斯特爾位於較大的聖基茨島上,較小的尼維斯島位於聖島東南3公里處,兩者相隔(The Narrows,意为“窄堑”)。
圣基茨和尼维斯原本的住民為加勒比人(Caribs)。1493年哥倫布在他的第二次航海中登上聖克-{里}-斯多福島(聖基-{}-茨島),並且以自己的守护圣人聖克-{里}-斯多福(西班牙文:San Cristóbal,英文:St. Christopher)命名該島。哥倫布也在同一次的航海中發現比較小的尼維斯島,其命名則是源自西班牙文裡的「雪」(Nieves),因為哥倫布認為該島狀似一座山頂頂著皚皚白雪的山頭。然而,哥倫布雖然發現了這兩座島,但它們一直到1623年至1624年間,才開始有首批歐洲殖民者前來。英國人首先抵達,其次是法國人,英國人佔領聖克-{里}-斯多福島後將其名稱簡化為聖基-{}-茨(St. Kitts,Kitts是Christopher的簡略稱法),建立起加勒比海地區第一個英國殖民地,並且以該島作為跳板,繼續擴張該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版圖。
隨後兩島一同被併入英屬背風群島,而英屬背風群島則於1958年被併入西印度群島聯邦,聯邦於1962年解散,兩島與安圭拉組成單一海外領土—聖克里斯多福-尼維斯-安圭拉,直至於1983年,由於安圭拉人不願與兩島同屬一個政治實體而落實分治,聖克里斯多福-尼維斯-安圭拉解散,圣基茨和尼维斯脱离英国独立,但仍奉伊莉沙白二世為女王至今,安圭拉則繼續成為英國海外領土。
ISO |
通貨 |
符号 |
有效数字 |
XCD |
東加勒比元
(East Caribbean dollar) |
$ |
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