¥
圓(🇯🇵,日語羅馬字:Yen ),亦简作日元,全称为日本圓,货幣符號為¥,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217的货币代码為JPY,是日本的官方货币。其發行機構為日本銀行,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,由國立印刷局所印製。日圓在儲備貨幣的国际构成比例仅次于美元、歐元,列第3位。
中國的硬幣曾於江戶時代在日本廣泛使用,因而早期的日文漢字與中文漢字的「-{圓}-」寫法、意義相同,並與韓文的「圜」(원)為同源字。相較而言,現代日語書寫採用新字體的「円」字,而中文在非正式场合则通常使用笔画较少的一个同音字「元」 。
標準日語將「円」的罗马字写作「en」,但英語中的拼法却是「yen」。其最大的原因被認為是幕末過渡到明治期間,英美人將其串標為「yen」並流通國際。史上首部正规的英和和英辭典──赫本所著的『和英語林集成』(初版1867年)中,将「e」「we」[je]音開頭的單語全部写作「ye」[je],即效仿了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所著,混合了使用「e」和「ye」的『英和和英語彙』(1830年)。因為麦都思並沒有造訪日本也没有与日本人交流过,而是在雅加達(舊名巴達維亞)结合和荷辞典及从去过日本的人群获得的信息编写而成。其后赫本發現日文中的「e」除了一部分的地方之外,並不是發[je]音而是[e]音後,在完成了赫本式羅馬字的第三版(1886年版)中,除了「円」和格助詞的「へ(he)」以外,所有的「エ」開頭都改成「e」了。显然此时为了将此货币名称进行区别,已将其定形為「yen」,也是因為在西洋語言中「yen」比較不會和其他詞語混淆(例如法語的前置詞en等)且连读时也容易發「yen」[jen]音。
現在使用的日本貨幣單位「圓」(円),是在1871年6月27日(明治4年5月10日)制定的,以取代當時的四进制的二分金。當年明治政府发布《新货币条例》,规定新货币采用金本位,以圆为单位,一圓与1500毫克纯金等值,并设有辅币单位錢及厘,兑换比例为十进制,即1圓=100錢=1000厘。
在日本国内,白银的价值相对较高。因而其黄金与白银比价要低于国际市场,这就使得国际投机商有利可图。他们将銀兩运入日本,换成黄金,再到其他国家卖出。此举扰乱了日本经济,到1874年,日本实际上转向了银本位制。 虽然白银的价格相对于黄金仍然在下跌,但出于贸易结算的考虑,日本对外贸易多以银币计算。
1897年,随着日本货币法的发布,日元的金本位制度第二次以法律形式被确立下来。该法律规定一日元与750毫克黄金等价。1931年英国取消金本位之后,日本也在同年12月31日由大藏省宣布停止黄金输出,禁止金幣与鈔票之间的兑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