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非共和國
中非共和國(;桑戈語:)是一位於中部非洲的國家,其前身為法屬烏班基-夏利領地(Territoire d'Oubangui-Chari),是法國位於非洲的殖民地之一。身為一內陸國家,中非從西邊起依順時針方向,分別為喀麥隆、乍得、蘇丹、南蘇丹、剛果民主共和國與剛果共和國所包圍。中非成立於1958年12月,初期為半自治的政府型態,並且在1960年8月13日正式宣佈獨立。首都班基(Bangui,或譯班--吉)是一位於烏班基河(Oubangui)沿岸的邊境城市。
乍得
乍得(或譯--, '; ),全称乍得共和国,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,北接利比亚,东接苏丹,南接中非共和国,西南与喀麦隆、尼日利亚为邻,西与尼日尔交界。由於乍得地處非洲中心,远离海洋,全年高温炎热,且国土大部為沙漠地區,所以又被称为「非洲死亡之心」。
乍得分为三个主要的地理区域:北部的沙漠地区,属热带沙漠气候;中部干旱的萨赫勒地区,属热带草原气候;和南部较肥沃的苏丹草原地区,属热带雨林气候。该国以乍得湖的名字命名,国内最高山峰是位于撒哈拉的库西山,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恩贾梅纳。乍得国内共有超过200个民族,法语和阿拉伯语是官方语言,伊斯兰教是最多人信奉的宗教。
加蓬
加蓬()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一个国家。其西面是几内亚湾、西北是赤道几内亚、北面是喀麦隆、东面和南面由刚果共和國包围。國土面积大概是27万平方公里,估计人口有150万人。首都和最大城市是利伯维尔。
刚果共和国
刚果共和国(République du Congo;基图巴语:Repubilika ya Kongo;林加拉语:Republiki ya Kongó),简称刚果,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。首都为布拉柴维尔。该国接壤于刚果民主共和国、喀麦隆、中非共和国、加蓬以及安哥拉等国,毗邻几内亚湾。
历史上该地由班图人的部落控制,后成为法国殖民地,通用法语,1960年获得独立。1970年至1991年间国名为刚果人民共和国,是一个馬克思列寧主義一党制国家;1992年曾改用多党制,但1997年此政府在内战中倒台。
喀麦隆
喀麥隆共和國(;)通稱喀麥隆,是位於非洲中西部的單一制共和國。喀麥隆西方與奈及利亞接壤,東北與東邊分別和查德與中非相靠,南方則與赤道幾內亞、加彭及剛果共和國毗鄰。喀麥隆的海岸線緊依邦尼灣,其屬於幾內亞灣及大西洋的一部分。喀麥隆由於其地質與文化的多樣性,而有「小非洲」美譽,其自然地理風貌包括海灘、沙漠、高山、雨林及熱帶莽原等。當地的最高峰是西南部的喀麥隆火山,大城市則有杜阿拉、雅溫得及加魯阿等,並棲居了超過200個種族與語言族群。喀麥隆以其國家足球隊及本土音樂風格著稱,其中又以馬庫薩與比庫西最為人知。喀麥隆的官方語言為英語與法語。
赤道几内亚
赤道几内亚共和國(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、République de Guinée Equatoriale、República da Guiné Equatorial) 通稱赤道幾內亞,也简称赤几,中非西部的国家之一。2009年7月人口约为633,441人。 虽然国名中带有赤道字样,但赤道只通過国土之間的海域,并未直接穿过该国领土。
赤道几内亚大陆部分的原始居民为俾格米人,他们的领地后来被班图人占有。1471年至1472年,葡萄牙航海家斐南·德·波(Fernão do Pó)在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过程中发现了斐南多波岛,将其命名为“福爾摩薩”(Formosa)。安诺本岛是在新年发现的,并由此得名。 1499年,根据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,位于西经50度以西的领土归西班牙,以东的领土归葡萄牙,葡萄牙人由此占有亚洲和非洲地区,南美洲大部分为西班牙所有。及至奴隶贸易兴起,葡萄牙人便垄断了非洲的奴隶来源和出口权。这就引起西班牙的强烈不满,西班牙也要求在非洲得到供应奴隶的地方。